日前,國家發(fā)改委發(fā)出通知,收緊煤制天然氣項目的審批權,要求各級地方政府在國家出臺明確的產業(yè)政策之前,不得擅自核準或備案煤制天然氣及配套項目,后者由發(fā)改委統(tǒng)一核準。各級發(fā)展改革部門和能源主管部門要按照通知精神,認真做好規(guī)范煤制天然氣產業(yè)發(fā)展的工作。
發(fā)改委對煤制天然那氣項目進行嚴格調控是必要和及時的,原因主要在于我國能源以煤為主,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約占70%,每年高達約30億噸的開采規(guī)模造成土地塌陷、地下水破壞等問題,大規(guī)模發(fā)展煤制氣勢必增加煤炭開采強度,給環(huán)保造成更大壓力。另外,煤制天然氣尚處于示范階段,不具備大規(guī)模發(fā)展的條件。石化產業(yè)調整振興規(guī)劃就明確將煤制天然氣作為煤化工的五類示范項目之一。
出現(xiàn)煤制天然氣投資熱的原因在于市場需求和有利可圖。目前我國天然氣需求旺盛,供應存在巨大缺口,這是煤制天然氣項目發(fā)展的市場基礎。估計我國天然氣缺口在今年和2020年會分別達到200億和900億立方米。為此,我國謀求從國外大量進口液化天然氣和管道天然氣,但問題是進口氣的價格較高,如西氣東輸二線抵境價格在每立方米2元以上。以目前的煤價,煤制天然氣的生產成本比國產和進口天然氣要低10%-20%,利潤空間高于天然氣,這是企業(yè)投資的直接驅動力。另外,與其他煤基燃料技術路線相比,煤制天然氣的能量轉換效率較高,耗水量較低,二氧化碳排放量較少,技術也比煤制油成熟、易得,這是各地積極上馬煤制氣項目的重要原因。
煤制天然氣的經濟性取決于天然氣和煤炭價格。據測算,如果煤制天然氣的價格與天然氣一致,為每立方米1.8元,當煤炭價格低于每噸200元時,煤制天然氣項目內部收益率可望達到10%,具備顯著的經濟效益;當煤炭價格達到每噸300元時,煤制天然氣生產成本將達到每立方米1.84元,內部收益率下降至6.1%;當煤炭價格達到400元時,煤制氣生產無利可圖。因此,煤制天然氣能否獲得經濟效益,關鍵在原煤價格。從煤種看,我國褐煤價格較低,但水分都在30%以上,灰分也有15%-20%,可用來轉化的有效成分不高,噸煤產氣量低;次煙煤質量較好,但受國際煤價影響,價格往往背離生產成本,很難把握。不過,從目前國內想要上馬的煤制氣項目看,大多都是自產煤礦,能夠控制原料成本。
煤制天然氣項目投資巨大,截至目前,國內在建和籌建的煤制天然氣項目有10多個,合計產能超過300億立方米,總投資超過2000億元。不過目前都是國內大型能源集團在搞,如中海油、中電投、大唐國際、神華集團、慶華集團等,籌集項目建設資金應不成問題。因此,主要風險來自原料煤炭的價格,價改后天然氣價格上漲可能引發(fā)煤價上漲,這會導致煤制天然氣項目存在相當大的風險。
此外,節(jié)能減排也是一道坎,煤制天然氣項目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廢物,如二氧化碳、硫化物和一些含酚廢水等,如果處理不當,會對環(huán)境造成很大污染。因此,煤制天然氣項目必須達到節(jié)能減排的硬性要求。
a